旅游卫视《行者》之“跑步回中国”系列正在电视上热播,我们将第一时间与读者们分享行者们幕后的故事。
“旅行是一种最典型的当代生活方式。同时,它也可以植根于人类最悠久的历史中—— 人类正是通过旅行——迁徙、移民、游牧,甚至流放——才开始逐渐书写历史,并形成 完整了人性。
有人问我是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做到在外国与当地人打成一片的?那就听我讲一个故事吧!
有时候,对一个旅行目的地最后的回忆来自味觉,如果能够再次体会路途上尝的滋味,甚至来到同名的餐厅,品尝到同样地道的佳肴美酒,那将是多么迷人的事情。新开张的Sabatini,总店在罗马,餐厅主打地道罗马传统滋味,并配以品种丰富的精选意大利葡萄酒,通过味觉启程的旅行在这里开始。
坐火车,去旅行。从来都是便宜、方便、舒适又兼得美景的选择。看得中意了就下车小住两日,尝尝当地的蔬果美食,看看身边的风景,交几个聊得来的朋友,然后再继续前行。
目前台湾自由行只开通了北京、上海、厦门3个城市,如果你的户口在其他城市,只能通过旅行社报团,按照固定线路走马观花地在台湾全岛逛一圈。无论是自由行还是参加旅行团,都要有两个证件,一个叫做赴台证,用于出关,类似港澳通行证,一个叫做入台证,是一张纸,用于台湾地区入关,入关的时候,该证件会被收走……
我是在旅途上打开这本《东西莫辨逛欧洲》的。三页之后,我已经断定—这趟旅途带对了书。
无论是“最熟悉的陌生人”,还是“只缘身在此山中”,或者钱钟书著名的“围城”理论,其实非常贴切地描绘了我们的城市观感。
智能电话,比如iPhone等的普及化等,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旅行方式,甚至浇灭了人们购买旅游指南的意愿。N种操作简易的Apps应用程序应运而生。
作为街拍博客“Face Hunter”的创始人及唯一撰稿人,Yvan Rodic笑称自己总在旅行中。的确,在上海刚停留两天,又要飞悉尼和曼谷。而这次也不是Yvan第一次来中国,相对于上次对北京满是UGG的费解,他更想看看上海究竟有多时髦。
美国人一直对公路旅行情有独钟,一辆看上去有些年岁的吉普车行驶在一望无际的公路上,载着三五好友上演一场奔向自由疆界的西部之行。但如今,美国的公路旅行已不再是赶路的风景,简陋的汽车旅馆已升级成原汁原味的高级度假村,而这也是美国公路旅行的新时髦所在。
以前,我们羞辱那些雄心勃勃的导演时,就爱说一句话:“你是打算这辈子就拍这么一部电影么?”恨不得把所有的故事、桥段、人性、悲天悯人情怀、传统文化等等乱七八糟的塞进去,最后谁都不想看。你这婚结得也是 ─ 我知道你这辈子就想结这一次婚,但你是打算这辈子就想出门旅行一次吧?去哪儿,怎么去,啥时候去,根本不重要好吗?因为你除了蜜月之外还有结婚纪念日和各种黄金周呢!干吗为这件事争得头破血流的?
天气晴好的时候,总想出去走走,可并不是谁都有休假的机会;更会有种种限制,让我们无法想多远走多远。很多情况下,旅行给我们的生活支持依赖记忆。一张明信片,一个旧票根,翻烂的地图,一点小小的旅行纪念物……
这个意为“赤道之国”的国家身上有着自然母亲赋予的十字形状的美胎记:那一横是让南半球和北半球相遇的赤道,而世界最长的安第斯山脉则构成那完美的一竖。当最终飞抵厄国之旅的第一站基多—这个曾被最后的印加英雄Rumiñahui放火烧尽又重生的城市时,我发现自己骤然离天空近了2850米左右。
他们对生活理念中的侘寂(Wabi-sabi)的认同,对残缺之美的鉴赏, 就像我们永远无法理解日本人在面对不断洒落的樱花时,那种独特的审美情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