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过更深层次的本土化,以“健康体验”为媒介,突破传统的零售模式,飞利浦再次为品牌找到了更大的价值与空间。
在体验经济盛行的时代,只要精彩、酷炫、好玩就能成为热门打卡地吗?飞利浦对其新开业的线下体验中心寄予了这样的厚望,即便这家店售卖的是健康。
飞利浦将这个全球首家线下体验中心称为“健康生活Lab”。673平方米的空间涵盖了口腔健康、男士理容、美容美姿、母婴健康、呼吸健康等多个关护场景,每个空间都各有特色,兼具科技酷感和艺术美感。人们可以既可以试用产品,进行个性化定制,也可以通过VR体验,身临其境地探索人体神奇的微观世界,了解让身体更健康的奥秘。而与玛莎拉蒂联名的奢享蜂巢9系电须刀、与Dior联名的亮白机皇及钻石系列珍藏款,以及与健身品牌超级猩猩、运动潮牌Vans、Devil Hands男士理容店合作的跨界产品和服务,的确为这家门店增添了更多独特的气质。
飞利浦健康生活 Lab 线下体验中心
“未来我们还将迎来更加丰富的跨界合作:沙龙、展览、会议、快闪店等,以更年轻化、更开放的品牌态度为本土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健康生活体验。”飞利浦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、健康生活事业群总经理程凝在接受采访中表示。他将这个Lab视为飞利浦升级中国战略的成果,也是飞利浦向真正的本土化品牌迈进的一个里程碑。
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发展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,飞利浦对中国市场的挑战有着清晰的认知,并紧紧跟随市场热点进行创新。随着中国正成为全球最大的健康科技市场之一,飞利浦也不断构建在中国的大健康生态链,布局研发、制造、市场渠道等环节,以更深度地参与“健康中国2030”建设。
飞利浦能成为中国消费者信赖的健康专家吗?在中国市场上,随着新老选手的崛起与交锋,“低垂的果实”几乎已被采摘完毕,更深层次的本土化成为在华外企的应对之策。而通过以体验为媒介、突破传统的零售模式,为我们印象中有点抽象的健康话题引入身临其境的体验感,飞利浦再次为品牌找到了更大的价值与空间。
为中国,在中国
超级体验时代已来临,场景化体验正占据消费者心智,这是全球消费市场的共性。美国学者约瑟夫·派因(B. Joseph PineII)在《体验经济》一书中指出,“体验经济以服务为舞台,以商品做道具,从生活与情境出发,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,以此抓住顾客的注意力,改变消费行为。”
要实现成功的店内体验,商品、服务、市场渠道缺一不可。在打卡飞利浦首家线下体验中心之余,我们同样想探究的是,飞利浦在本土化之路上加速奔跑的背后,那一系列整合、蓄力、起跑的过程。
程凝将中国称为“我们必须赢的市场”。自2004年加入飞利浦,程凝曾担任过市场和销售领域多个岗位的领导职务,成功推动飞利浦男士理容业务成为该品类的中国市场第一名。在过去的18年中,他经历过飞利浦在华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转型。“为中国,在中国”的本土化策略成为飞利浦转型的推动力。
2016年,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增长空间和医疗健康系统的细分需求,飞利浦实现了转变:从硬件到软件再到数字化系统、从以单纯设备制造销售商到以疾病为中心的解决方案提供商,力争从用户需求出发,成为一家持续为合作伙伴解决临床痛点的价值供应商。2021年3月,飞利浦宣布出售旗下家用电器业务,转型为医疗健康领域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。
程凝相信,耐心和学习力是团队适应不同时代变化的能力——当战略转型时,业务单元同样需要改变以应对变革,根据用户需求不断调整自身定位,以更快的速度、更精准的视角、更优化的方式,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。这种学习力来自对消费者的洞察,“因为中国的消费者可能是全球最需要更多变化和创新的消费者,我们有很多本土品牌在这几年里蓬勃发展,特别是在各自的细分领域,我们看到中国的端到端供应链体系无疑是最强的之一。”
2022年10月,飞利浦宣布成立飞利浦健康科技(中国)有限公司,作为飞利浦在中国部署的创新组织,全面整合公司分布在中国各处的创新资源。目前,飞利浦已在中国新建了3个创新中心,其中位于深圳的飞利浦创新中心于今年4月份揭幕,主要聚焦健康生活和互联关护业务的产品开发。这些研发力量与中国端到端的供应链将进行整合,提升本土研发贡献的销售占比,并帮助飞利浦完善全链路的服务,以达到中国速度。
荷兰驻上海总领事馆、静安区政府领导及飞利浦高层 考察 Lab 线下体验中心并合影
新冠疫情的暴发,促使消费者将健康视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,如何用创新、科技、产品或解决方案给消费者带来更健康的生活方式?飞利浦在2020年大力发展数字化业务,有80%健康生活产品在线上销售。但之后的市场调研显示,后疫情期间,实体店的需求正在复苏,消费者需要更多的沟通、互动和联结,这很快催生了健康生活Lab。
“健康生活Lab的创立是飞利浦重点服务中国市场,并持续本地化的进一步证明。”程凝说,“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展现方式,跟中国消费者有更直接的沟通。然后通过供应链和创新中心的助力,把沟通产生的想法变成产品或者服务,更快速地提供给我们的消费者。”
年轻化、价值化、专业化
在程凝看来,飞利浦健康生活Lab 是一个创新的本土化商业模式,通过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结合带给消费者全新的感官体验。“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分享创新思维,也将帮助公司从未知领域中汲取活力,通过对消费需求的真实洞察,更加专注于提升产品性能和科技含量,使飞利浦成为前沿技术的探索者和推动者。”
当跨国企业不约而同地在本土化上暗自较劲时,想要简单取得市场端的预想效果并非易事,因为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变化,比如对数字化、智能化等新技术的更高追求,使本土化具有了更深层次的价值——更准确地把控市场变化,参透中国用户的需求。
中国消费者怎么想,他们需要什么,用什么样的形式体现?“后疫情时代,中国消费者越发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,希望拥有更加个性化、智能化、多元化的健康需求。”程凝表示,飞利浦因此形成了“年轻化、价值化、专业化”的价值主张。
在价值化方面,高价值并不能与高价格画上等号,而是代表高性价比的创新与服务。通过创新地将AI技术融入产品中,让剃须刀更智能,使其感知皮肤的敏感度来调整剃须速度和方式,这一步的创新对于那些敏感肌和痘痘肌的年轻人来说,剃须体验会更好;在牙刷中加入AI模式之后,能让牙刷感知到牙龈、牙齿的生长方式,以此来适配最舒适的刷牙模式,也让用户拥有了更完整的体验。
专业化意味着产品必须有核心的科技植入,飞利浦因而将专业医疗背景与消费者洞察紧密结合,凭借在专业领域的积淀,为消费者带来真正专业、可靠的解决方案。比如在观察到年轻人希望拥有洁白牙齿,但又经常喝咖啡、喝茶时,飞利浦在中国推出Zoom! 牙齿美白胶,将口腔护理业务向专业渠道延伸;而飞利浦Sonicare电动水牙线,采用X脉冲水流创新科技,深入清洁齿缝和牙龈线多重区域,获得众多牙医推荐。
程凝表示,飞利浦保持着开放、包容的品牌态度,携手更多同行及异业合作伙伴共同提升专业水准。而健康生活Lab则搭建了一个与本地生态系统合作的平台,使飞利浦能够在个人大健康领域与拥有相同理念、具有创新精神、同样充满奇思妙想的合作伙伴在产品共创、数字化营销等方面开展合作,构建飞利浦的大健康生态链,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健康体验。
当年轻力成为健康消费的主流力量时,飞利浦通过创新和跨界来完成年轻化。我们在Lab中看到的与玛莎拉蒂合作推出的奢享蜂巢9系电须刀、与知名动画IP Uooha联名推出的萌趣款电动牙刷,以及联手艺术生活方式品牌野兽派共同推出的七夕限定礼盒,都与消费者成功建立了更深入多元的场景联结。“这些跨界合作的目的,首先是给消费者的身心都带来健康提升,同时我们也期望跨界合作能够拓宽消费者在健康方式上的改变。”程凝说。
用产品展示价值主张,借体验洞察消费需求,飞利浦健康生活Lab因而成为一个结合产品创新、内容创造、体验创新的平台,它使消费者既是零售过程中的买方,同时也是探索者、表达者和共创者。这样的独特的打卡空间,也是真正的新零售时代的代表。
Q&A
向年轻化和价值化迈进
Q =《周末画报》
A = 飞利浦大中华区
高级副总裁、健康生活事业群总经理程凝
Q:飞利浦把全球首家线下体验中心放在中国市场,是出于什么考量?
A: 中国是飞利浦全球的第二大市场,如果光看发展的速度,特别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,中国无疑走在前列。在过往的几十年,飞利浦在中国的生根发展可能是在全球走得最快的,其本土化策略受到各种外资政策刺激,在后疫情时代我们也看到了消费者需求有很多改变。结合这些,我们首先在中国提出了健康生活Lab这个概念。
Q:体验中心还是品牌合作和创新孵化的平台。飞利浦更倾向和哪些品牌合作?
A: 飞利浦在过往跟很多品牌有过跨界合作,比如说跟国家博物馆、敦煌、漫威都有IP的合作。我们最近和《英雄联盟》做剃须刀的IP联名款。这些跨界合作的目的,首先是要给消费者的身心都带来健康提升,同时我们也期望跨界合作能够给年轻消费者带来健康方式上的改变。我们的价值观无论是在产品还是在服务层面,都更侧重于年轻化、价值化以及专业化。
Q:近年来转型到大健康领域的企业有很多,飞利浦在其中有什么差异化的优势?
A: 在中国,飞利浦有医疗科技,也有健康生活业务。我们的医疗科技从2016年开始在全球重资投入,无论是在诊断、治疗还是术后护理方面,都有很多核心科技,能够给消费者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或者是端到端的服务。我们相信如果把用于专业领域的产品和科技带入健康生活板块,带给消费者的体验将不仅是简单的常规生活方式上的改观,更是把创新的、核心的医疗科技植入未来的健康生活板块,让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变得更专业。未来跨界的合作会变得更深入,我们目前开始进入更多专业领域,比如口腔美白,甚至还将与口腔正畸领域做跨界合作。
Q:飞利浦本土化战略的出发点是什么?
A: 这来自对消费者的洞察,因为中国的消费者可能是全世界需要最多变化和创新的消费者。我们在2022年建立了3个创新中心,深圳的创新中心是跟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。大概有25%~30%的研发人员、研发能力会从世界各地的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,同时跟中国端到端的供应链进行整合,帮助我们把全链路的服务变得更完善,同时也拥有中国速度。这是本土化“为中国,在中国”策略当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。
采访、撰文—张古月
编辑—邹健